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最新 >  >> 
心理边界模糊,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?-全球快看
来源: 乐达源心理      时间:2023-07-04 07:51:47

心理边界模糊,比较极端的状态是边缘型人格障碍,常常会有身份紊乱以及不稳定的人际关系模式。在和他人的相处中,他们很容易破坏边界,常常会有许多“越界”的行为。

比如回复信息的时候,会“夺命连环call”,一旦半小时或者一小时左右没有回复信息,他们就会频繁轰炸你的社交软件,有时候打开手机,你会发现几十条甚至上百条的未回复短信,打开之后会有一连串的表达在里面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此外他们道德感也比较模糊,常常会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感受存在。喜欢上一个人,对方有对象了,依然会不依不饶,表示做情人或者第三者都愿意,也不在乎羞耻感,内心不存在需要和人保持距离的感受。

这些行为,都可以是心理边界模糊的具体表现。

另外像一些特殊的行为比较“讨好型人格”上面,也容易出现边界不清晰的情况。别人要他帮忙,他从不拒绝;感情上也会跪舔对方,明明对方已经伤害自己了,也从来不会拒绝,而是会继续和对方进行接触。

在我看来,讨好型人格的某些行为,也属于边界模糊的表现。

总之,边界模糊的人行为模式是比较偏激的,常常会有缺乏同理心、偏执的想法和行为出现,一旦别人表达的内容或者做的行为不符合自己心意,存在违背的现象,就会促成这方面的事情发生。

边界感差,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?主要是没有良好的心智化能力以及人格完善。所谓的心智化能力,指的是人们面对生活、人际关系以及与他人相处的状态中能够具有合理的情绪和认识状态,保持平稳的态度去面对周围的事物。

无论遇到什么事情,都能具有稳定的情绪控制能力以及合理认识,不会产生偏离常态的状态,从而保证人们心理活动的安全。

可是心智化的能力,它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。受家庭环境、环境以及文化的影响,许多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,没有得到较好的成长。长大以后,遭遇各种挫折和创伤,会诱发心理层面的退化。

这种退化,倒不是说无法在社会上生存,这是心理能力的成长无法匹配个体的阶段层面。比如30多岁的成年人,到这个阶段人可以变得成熟稳重起来,看待问题不再那么地非黑即白,充满各种偏见;然而有的人还是会有小孩子般的感受与行为,以自我为中心,人也比较自私,常常会导致周围人际关系的破裂与不适。

边界感缺失,就是其中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。

关系里面会有控制、虐待、打压等各种行为,有的人会以非理性的态度去进行自身的心理活动,继而与社会产生不和谐的状态。

遗憾的是,心理边界模糊的背后,往往都会是一个人人格存在缺陷的过程,也是长期生活中所导致的结果。它并不容易调整,除了自身努力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外,还得在感受、创伤等方面的困扰上持续面对,处理好自身的心理建设。

只有个人成长了,慢慢地对人格进行完善,人才能变得完整,与他人的相处保持良好稳定的边界。不管是边缘型人格,还是讨好型行为的做法,皆是如此。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